必威·Betway(东盟体育)(中国)官方认证-Android App Store
  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物理学
物理学


    西南科技大学物理学科将理科与工科相结合,以国防领域为主要研究背景,在应用方面与国防和民用技术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该学科有一支较为强大的学术队伍,包括校内外兼职硕士生导师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正高19人,38人具有博士学位。

   该学科依托极端条件物质特性共建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激光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西南科技大学数理实验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八所、十所等科学研究平台,同时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图书馆、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和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资料室等资源。

   该学科主要在非线性光学与光电子器件、凝聚态结构与物理性质、功能材料与微纳结构特性、无线电物理等学科领域上逐步在国内外取得了一些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光学 (070207)主要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变换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科学技术及基础应用。(1)自由电子激光:研究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和非线性特性。探讨量子特性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设计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的新方案。(2)激光物理学:研究激光的特性,提出产生新型激光的方案,并考察这些新型激光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3)集成光学:研究应用于通信系统的光集成器件,包括集成光源、耦合器、调制器、功分器、光开关等各类器件的模拟、设计,以及光波导加工工艺、器件原型制备和表征技术。

方向负责人:周自刚;主要骨干成员:邱荣、刘明强、 蒋勇、王慧丽、易早等。

 

2)凝聚态物理 (070205):以晶体结构、材料物理和固体物理理论为基础,以X 射线晶体学、电子晶体学、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为检测手段,深入研究凝聚态材料的成分、结构、形貌及物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对进一步研究各种晶态、非晶态和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可控改造性及关键应用技术。瞄准凝聚态物理和高新功能材料领域应用技术前缘,为低维凝聚态结构与性能研究和材料制备与组装的科研和应用技术开发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方向负责人:李晓红;主要骨干成员:彭同江、唐金龙、温才、毕于铁等。

 

3)理论物理 (070201)以高等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理论和量子多体理论等为指导,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模拟团簇结构和性质、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特性,研究和计算功能材料的微纳结构与力学、电学、光学、磁学等物理性质及其在微纳尺度特有的量子特性。借助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模型唯象研究光与物质的耦合机理,探究量子特性以及量子纠缠。以量子场论、粒子物理、原子核理论等为指导,探索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探究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预测原子核质量以及研究原子核的集体运动特征等。

方向负责人:贾连宝;主要骨干成员:邝向军、任学藻、张伟、覃珍珍等。

 

4)等离子体物理 (070204)在等离子体微波电子学方面,围绕新一代高功率微波源的研制工作,利用等离子体动力学和电磁场理论,研究等离子体加载高功率微波器件中束、波和等离子体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分析高功率微波源的技术指标和电磁特性。在对等离子体热力学性质、输运过程等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开发和低温等离子体在废物处理、超细粉体材料制备、材料表面改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方向负责人:张伟;主要骨干成员:李正红、熊政伟、曹磊峰、汪建、刘蕾、赵楠等

 

5)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理论方面开展惯性约束聚变物理与低能核结构物理相关研究。重点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物理过程、近幻数原子核同核异能态的结构与特性,此外还涉及力学、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等学科。实验方面,主要开展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探测技术的研究。研发各类新型辐射探测器,注重不同探测器件之间的整合,并探索这些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环境地球化学示踪、环境辐射监测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力求辐射探测器的宽量程、智能化运行。

   方向负责人:雷杨;主要骨干成员:袁长迎、席发元、罗雰



版权所有 ©2017-2020 西南科技大学 必威Betway东盟体育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邮编: 6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