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党支部书记罗晓琴带领10名党员同志乘火车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次日清晨到达西昌市,同志们不顾旅途疲惫,转乘汽车来到了凉山州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通过图片展览,实物参观与史料学习,深刻领悟“彝海结盟”远大的历史意义。1935年,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入川到冕宁,在冕宁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县级党组织、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第一支县级革命武装、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在彝海边刘伯承司令和彝族果基家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为红军顺利通过百里彝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彝海结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光辉典范,也是万里长征中最耀眼的一个奇迹。
当天下午,同志们近距离观看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了解卫星发射基本流程与概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通讯、广播和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讯卫星,2016年2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8年12月,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探月工程全新旅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中国航天走向高轨,走向世界,走向深空,反映了中国航天发射能力的大幅提升。
6月17日,同志们来到民族地区高校——西昌学院,与西昌学院理学院的党支部开展了一次联谊党组织活动。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双方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大学物理(理论和实验)教学与物理学科建设方面的情况,与会同志还针对教研与党建等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两个学院既有共性更有特色,值得彼此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希望能够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可谓“惊险震撼感动”三部曲。同志们在去彝海结盟纪念馆的路上,遭遇凉山地区的暴雨和山体塌方,山路蜿蜒曲折,风雨阵阵,更加体会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之艰苦卓绝。参观大山深处的卫星发射中心,同志们被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的种种磨难所震撼,加深了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与西昌学院同行交流,深深的被他们在硬件条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辛苦耕耘,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在回程的绿皮车上,尽管受宜宾6.0级地震的影响,火车区间限速延误晚点近6小时, 17小时没有食物,大家依然觉得眼前的困难根本不算啥,反而更担心灾区人民的生活。大家纷纷表示,要把长征将士、中国航天人、西昌学院教育者的艰苦奋斗精神带回去,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物理教研室党支部供稿
201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