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Betway(东盟体育)(中国)官方认证-Android App Store
(070200)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简介
发布时间:2019-09-25   浏览次数:1245

 

西南科技大学物理学招生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物理学科经历大学物理、应用物理到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历程,随着光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学科的不断壮大,目前下设有光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五个二级学科。

一、必威Betway东盟体育与资源

该学科队伍在编人员有52人,其中正高10人、副高13人,讲师和助教30人,博士28人,硕士3人,省级以上专家称号4人,平均年龄43岁,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有1人。

该学科依托四川军民融合研究院,极端条件物质特性共建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以及校级实验室半导体工艺实验室等学科科研平台。目前拥有TW 级钛宝石飞秒激光系统、Nd:YAG激光系统、高精度电控平移台、双波长自相关仪、激光功率能量计、光束质量分析仪、多功能材料显微镜、物理影响CCD、光纤光谱仪、激光真空靶室、真空镀膜机、光刻机、氧化炉、扩散炉、半导体电参数检测系统等精密设备。

二、学科方向与特色

01光学

主要开展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与基础应用的研究,重点对强激光与光学玻璃、金属和半导体材料等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和实验规律进行研究。理论方面主要针对强激光诱导光学材料损伤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强激光辐照材料的超快动力学过程及诊断技术等进行研究。基础应用方面主要利用飞秒激光和微电子技术等,制备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光波导无源器件等光电子器件,并研究其性能和技术指标。

02凝聚态物理

以晶体结构、材料物理和固体物理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凝聚态材料的成分、结构、形貌及物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对进一步研究各种晶态、非晶态和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可控改造性及关键应用技术。瞄准凝聚态物理和高新功能材料领域应用技术前缘,为低维凝聚态结构与性能研究和材料制备与组装的科研和应用技术开发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03理论物理

X 射线晶体学、电子晶体学、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为检测手段、固体物理学理论,量子多体理论为指导,以第一性原理作为数值计算,研究和计算功能材料的微纳结构与力学、电学、光学、磁学等物理性质及其在微纳尺度特有的量子特性,研究微纳结构功能材料与特殊光场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机理。从基础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深层次地研究晶体结构、微纳结构的量子特性与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搭建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桥梁,从而为功能材料物理性能改性及应用奠定基础,实现对功能材料性质的调控。

04等离子体物理

在等离子体微波电子学方面,围绕新一代高功率微波源的研制工作,利用等离子体动力学和电磁场理论,研究等离子体加载高功率微波器件中束、波和等离子体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分析高功率微波源的技术指标和电磁特性。

05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开展核辐射探测原理与方法的研究。结合核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与成像技术的最新成果研制开发具有高探测效率、高能量分辨率、高位置分辨率、快响应时间的辐射探测器,包括带电粒子探测器,γ探测器,中子探测器等。研究不同类型探测器件的整合技术,研究核辐射探测器的宽量程、智能化运行技术。开展核测控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环境地球化学示踪、环境核辐射监测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

三、科学研究

在近5年里,承担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6项,纵向经费达6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4部,出版物理类教材7门,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检索100余篇,其中T区论文1篇。参加国际国内物理学学术会议40人余次,其中国际会议12人次,承办省级及以上物理类学术会议6次,被邀请参加大会报告10人次,其中特邀报告3人次,出国访问4人次。目前在激光、光通信、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已与中物院、绵阳芯联芯、四川九州、四川蜀旺等公司进行科学数据、试验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对接和合作,并签订框架协议4份、联合培养基地4个,横向合作项目经费达350万元。

四、人才培养质量

2007年首次招生和培养至今,共培养54人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其中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4人,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人,学生参加国际会议10余人次。一次性就业率达100%,其中有8人攻读博士研究生,现已博士毕业6人,出国留学深造2人,自主创业6人。目前,这些毕业生主要在教育、党政、国企、合资等行业工作,有的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间力量。

五、学科声誉

近年来,我校物理学学科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支持等方面,为西部地区,尤其是中国科技城(绵阳)起到了知识溢出、人才支撑和成果集聚的效应。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强激光等核心技术,在激光器件及激光加工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与九州光电公司合作,在无线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网络通讯产品等方面供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我校凝聚态物理团队着重开发纳米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等新材料技术和产品。在核技术产业领域,我校核物理材料科研团队积极推进辐射化学、射线分析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核探测成像、放射性同位素、新型辐照加速器等辐射装置及制品,积极推进高能ICT与高能加速器辐射成像装备、核电站放射性废物处理。在新能源行业,我校新能源团队积极研发紫外和红外太阳能电池技术、产品及装备,并推进产业差异化、系统化、集成化发展,为建设西部重要的新能源研发产业化基地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版权所有 ©2017-2020 西南科技大学 必威Betway东盟体育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邮编: 621010